【HC-SFB06】浮标水质监测站是一种集成多种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块、供电系统及浮标平台的自动化水质监测设备,能够长期、连续、实时地监测水体环境参数,并将数据远程传输至监控中心,广泛应用于多种水域环境的水质监测。
一、工作原理
1. 数据采集:浮标搭载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如溶解氧、pH值、电导率、浊度、氨氮等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基于物理、化学或生物原理,将水质参数转化为电信号或其他可测量的信号。例如,溶解氧传感器基于电化学原理,通过电极与水体接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
2. 数据传输: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单元的初步处理后,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如4G/5G、LoRa、Wi-Fi等)迅速传输至中央数据管理平台或云服务。在海洋浮标监测中,还可采用卫星通信,不受地理环境限制。
3. 能源供应:大多数浮标采用太阳能与蓄电池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太阳能板在白天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一部分电能直接供给监测站设备使用,另一部分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夜间或光照不足时,由蓄电池为设备供电。部分浮标还配备了风力发电装置,与太阳能供电互补,进一步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二、组成结构
1 . 浮标体:主体结构,通常由耐海水腐蚀和防生物附着的材料(如特种钢、高分子复合材料)制成,提供浮力并承载设备。
2 .传感器系统:安装在浮体特定位置,直接接触水体进行原位测量。
3 .数据采集与传输单元:收集各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数据实时或定时发送至岸上数据中心。
4. 供电系统:主要依赖太阳能电池板发电,部分系统辅以小型风力发电机。电力通过控制器储存于舱内蓄电池,实现能源自给。
5 .锚泊系统:由锚、锚链、浮球等构成,确保浮标稳定在预定站位,抵御风浪和海流影响。
6. 安全与辅助设备:包括GPS定位装置、雷达反射器、航标灯、防雷装置,部分浮标配备摄像头用于状态监控。
三、应用场景
1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时监测水源地水质,及时发现污染事件,保障供水安全。结合GIS地图,直观展示水质空间分布,辅助划定保护区范围。
2. 河流湖泊生态监测:长期跟踪水体富营养化、黑臭水体治理效果,评估生态修复措施成效。监测入河排污口水质,追溯污染源,支持精准治污。
3. 近海与海岸带管理:监测海域水质、海流、波浪等参数,为海洋渔业、航运、滨海旅游提供数据支持。预警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4. 工业废水排放监管:在排污口部署浮标监测站,实时监控废水排放是否达标,防止偷排漏排。结合执法记录,为环境处罚提供依据,强化企业环保责任。
5 .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监测养殖水体溶解氧、氨氮、pH值等关键参数,自动控制增氧机、投饵机等设备,实现精准养殖。预防病害爆发,提高养殖产量与品质。
6.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在河道、湖泊等黑臭水体区域部署浮标,监测治理前后水质变化,评估工程效果。结合公众参与平台,鼓励市民举报污染问题,形成共治格局。
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