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C-FZ6】北斗生态环境监测站是一种集成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与多参数环境监测功能的智能化站点,主要用于实时、精准地采集和传输生态环境数据,为生态保护、污染治理、资源管理及灾害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一、技术原理
1. 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技术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该技术能够在没有移动网络覆盖的地区,实现信息的实时传输。这使得监测站在偏远、复杂的自然环境中也能稳定工作,将监测数据及时传回指挥中心。
2. 多源传感器集成:监测站集成了多种高精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气象参数(如风速、风向、温度、湿度、气压、降水等),以及污染物浓度(如PM2.5、二氧化硫等)、水质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土壤指标(如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等。
3. 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器采集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然后通过北斗通信单元将数据发送到中心站或数据中心,实现远程监控和数据共享。
二、产品特点
1.顶盖隐藏式超声波探头,避免雨雪堆积的干扰,避免自然风遮挡☆
2.原理为发射连续变频超声波信号,通过测量相对相位来检测风速风向☆
3.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大气压、光学雨量、总辐射、负氧离子八要素一体式传感器☆
4.两米碳钢支架,顶部无需法兰盘可直接套接传感器
5.传感器外壳采用进口ASA材质,更有效对抗盐雾等环境,防护等级达到IP65以上
三、应用场景
1. 自然保护区动态监测:可用于野生动物追踪,通过北斗终端标记动物位置,结合短报文传输活动轨迹,防止偷猎和栖息地破坏;还可实时监测森林覆盖率、湿地水位等指标,结合AI分析预测生态退化趋势。
2. 水资源管理与防汛抗旱:在河流、湖泊部署北斗监测浮标,传输水位、流速、水质数据,辅助洪水预警和灌溉调度;通过北斗短报文回传地下水位变化,防止过度开采导致地面沉降。
3. 大气与土壤污染监测:在化工园区、矿区部署北斗监测站,实时上报PM2.5、VOCs等污染物浓度,触发应急减排措施;监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和化肥残留,指导精准施肥,减少水体富营养化风险。
4. 灾害应急响应:结合红外传感器和北斗定位,快速锁定森林火灾火源并规划灭火路线;在滑坡、泥石流高风险区部署北斗倾斜仪,通过短报文传输山体位移数据,提前疏散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