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校园气象站:把大自然的 “日记本” 搬进课堂

校园气象站:把大自然的 “日记本” 搬进课堂

更新时间:2025-07-25      点击次数:135

小学气象站是校园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和学习,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HC-XQ2】【小学气象站生产厂家,环境监测设备供应商,选山东恒测,品质有保障!】

一、功能

1. 气象数据采集:通过气象传感器,采集校园内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气压、雨量等气象数据。

2. 数据存储与传输:采集到的数据会存储在设备中,并可通过网络传输到学校的计算机房或监控平台,方便师生随时查看。

3. 气象科普教育:结合小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物候和天气现象,看懂电视气象预报,掌握气象自然灾害的正确避险和防范知识。

4. 实践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如气象观测、数据记录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主图1.jpg

二、设备

1. 气象传感器:包括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大气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2. 百叶箱:用于安置温度和湿度仪器,防止太阳直射和地面反射,保护仪器。

3. 数据采集记录仪:集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管理于一体,可存储一年以上的气象数据。

4. 气象科普软件平台:提供实时气象数据查看、曲线生成、数据分析对比等功能。

5. 供电系统:通常采用太阳能供电,环保且可持续。

6. 安装支架和避雷设施:用于固定设备并保护其免受雷击。

7. LED气象显示屏:可定制,用于实时展示气象数据。

三、教育价值与实践应用

1. 科学素养培养

(1)知识转化:学生通过观测温度、湿度等数据,理解天气变化规律,将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

(2)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记录气温变化曲线、风速差异等,培养数据整理与趋势分析能力。

93科学探究精神:鼓励学生提出“为何今日温度骤升"“风速突变原因"等问题,引导自主探索。

2. 防灾减灾教育

(1)介绍气象灾害(如暴雨、台风)的形成原因、预警信号及防范措施,提升学生安全意识。

(2)模拟JD天气场景,组织应急演练,强化实践应对能力。

3. 跨学科融合教学

(1)数学:计算降雨量、统计气温数据;

(2)地理:分析风向与地形的关系;

(3)信息技术:学习数据采集系统与物联网技术。

4. 校园文化与活动创新

(1)举办气象知识竞赛、观测比赛、绘画展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2)开设《小小气象员》课程,组建兴趣社团,开展长期观测项目。

四、选址与布局

1. 选址:应选择校园内空旷、开阔且无遮挡的区域,如操场角落或教学楼天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 布局:场地内应铺设人工草地,通往观测仪器处需铺设硬化小路,四周设置围栏。


15666887952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605897196
移动端浏览
版权所有 © 2025 山东恒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鲁ICP备2025169072号-1
技术支持:仪表网  管理登陆  sitemap.xml

TEL:13276368698

移动端浏览